一、甘露意義
(一)真實甘露
意義:簡要地說佛法就是甘露。釋迦尊者三轉法輪之所有佛法內容、密意精華就是甘露。佛自己因修習佛法得到涅盤成就,此佛法就是甘露。釋尊因修持佛法成佛時曰:「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猶如甘露之法我已得,縱向誰說何人亦不解,當無言說安住於林間」,此四偈頌,是感慨弟子們不解「甘露」之勝義,釋尊為此之故49天不傳佛法,隱居於林間密處。後來大梵天王拿純金法輪,四面天王持右旋法螺,頂禮佛足,祈求賜予「甘露」,釋尊乃應允復傳正等正覺之佛法(甘露)。再如釋尊傳四諦法輪予五比丘,五比丘如同醍醐灌頂,甘露滋心,終究證得阿羅漢果位,此四諦法輪五比丘得之,是得佛法也是「甘露」。總之甘露之真實意就是稀世之珍「佛法」。
功德:佛法甘露最勝功德就是以修習難得可貴之佛法,成就正等正覺之佛果。
(二)法藥甘露
意義:將諸多藥材磨粉製作之後,依本尊儀軌如法修持,得到本尊加持再製成藥丸,便稱為藥丸甘露或法藥甘露。法藥甘露製作時一定要加入母藥。對金剛乘寧瑪巴而言,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七世肉身母藥以及來自於蓮花生大士成就上師加持傳承至今之母藥就是最難能可貴之母藥。
功德:就是吃解脫、聞解脫、觸解脫、
二、法藥甘露用法
(一)吃:得到「吃」解脫
(二)帶:得到「觸」解脫
(三)聞:得到「聞」解脫
「吃」「聞」「觸」三者是成佛之珍貴因種子。有了此種子便可花開見佛,花果自成。如煙供法本所載:法藥甘露可以「色妙嚴、聲悅耳、香清香、味甘甜、觸輕軟,食而不盡、無膩無傷、高廣過虛彌山,深邃過海,多於塵剎,光昭於日月,等遍虛空之供養,起沈痾之藥,起死回生之甘露。」
三、法藥甘露與三昧耶料
法藥甘露由中藥材和藏藥材製成丸狀。總共有1008種藥材,其中8種為根本藥材,1000種為支分藥材。
(一)8根本藥材:
1.訶子:密宗甘露最根本藥材,藥師佛缽中之藥,長壽甘露皆以它為根本藥材。藏人視之為吉祥福物。細分五種:
(1)尊勝訶子:根本藥材中最稀有珍貴,最根本,全具六味、三性、八效十七種功能,能治百病。中央毘廬遮那佛之代表。
(2)無畏訶子:治邪魔及眼病。東方不動佛之代表。
(3)肥訶子:增長體內肌肉脂肪、補養體力。南方寶生佛之代表。
(4)補養訶子:癒合瘡口,發育體格。西方阿彌陀佛之代表。
(5)乾溝訶子:治小兒諸病、中邪魔及營養不良引發之脹鼓病。北方不動成就佛之代表。
2.余甘子:(又名欖橄子)。清涎膽及血分熱病、明目,做避穀術藥物。
3.毛訶子:治痰分膽分諸病、收斂惡性黃水。
4.小豆蔻、藏蔻、谷子蔻:溫腎陽、補腎功能、生胃陽。
5.草果、益智、土砂仁:溫補脾腎。
6.丁香、野丁香:補陽、化食、開胃,治命脈諸疾及寒性風疾。
7.紅花、鬱金:清肝、斂血、補血。
8.白檀香:治久年肺疾、熱損、外塗肌膚熱毒。
(二)1000支分藥材:因為數太多,無法條分縷析。綜其根本是與五方佛相應之三昧耶料。條分如下:
1.五穀:東方不動佛相應之三昧耶料:稻米、青稞、小米、豆類、麥類。
2.五寶:南方不動佛相應之三昧耶料:金、銀、綠松石、珊瑚、珍珠,必須去毒後方可用之。
3.五香:西方阿彌陀佛相應之三昧耶料:訶子、藏紅花、沈香、檀香、麝香。
4.五藥:北方不空成就佛相應之三昧耶料:訶子、豆蔻、藏紅花、丁香、砂仁。
5.五精華:中央毘盧遮那佛相應之三昧耶料:海中精華鹽巴、牛吃草的精華奶油、花的精華蜂蜜、本尊的佛法密意精華密咒。
以上1008種藥材,要選新鮮藥材,腐敗、陳舊、含毒素者不可用之。若使用金、銀、銅、鐵、鉛..等,必須經由特殊製方,濾滌其中之毒素,方可使用。
(三)蓮師外甘露
1.五大肉甘露:人肉、狗肉、馬肉、大象肉、孔雀肉
2.五不淨甘露:大便、小便、汗垢、膿、血
蓮師外甘露,為印度80持明及蓮花生大士製作甘露時特別使用。因眾生有淨與不淨之二取執著,他們特別將五大肉及五不淨物摻入,修法轉化為清淨無污之甘露,期能快速消除眾生二取之煩惱。
此法乃蓮師等大持明度眾之特別法門,目前之傳法上師、仁波切謙遜,不敢為之,僅拿大持明傳承下來五大肉及五不淨物製成之「甘露精露」摻入1008種藥材中,以得傳承之加持力。
四、法藥甘露的功德
(一) 共的功德
1.對治諸種疾病、預防傳染病毒、斷除煩惱、身心清爽、事業順利。
2.可放在金、銀等材質的嘎屋中,帶在身上,可得帶解脫,抵抗魔祟侵犯。
3.寶瓶、佛像、舍利塔用甘露裝臟,無須開光。
4.禪修期間喝甘露水,即使禁食幾日,亦能安然無恙。
5.念經持咒,口含甘露有加倍之功德。
6.修煙供,將甘露加入煙供物中,虛空之眾生、天龍八部全部獲得解脫之因。
7.將甘露放入海洋中,湖中、溪流中,水裡生物、魚類、龍族得以出離三惡道之因。
8.人往生後將甘露和大體一起火化,神識可得解脫之因。
9.參加甘露修法,等同三年閉關。
(二)不共的功德:
修甘露法,使用甘露,除了共的功德之外,不同本尊因其事業之不同,其功德也各異。如以觀世音菩薩、消災延壽長壽佛、八大嘿噜嘎….等為本尊修甘露,因其事業之不同有各自的願力,便有各自的事業功德。
聞思修佛學會住持釋迦仁波切傳講
コメント